2020-08-23来源:世界金属导报社作者:刘小燕阅读次数:1434
数十年砥砺前行使中国钢铁工业迅速壮大,完成了从“一穷二白”到“独占鳌头”的蜕变。然而,中国钢铁工业的竞争力仍需不断提高。总览全球,各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的钢铁工业各有所长。为此,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世界金属导报特别推出“全球各主要产钢国家及地区钢铁工业竞争力分析”专题,以深入解析不同地区钢铁工业的特点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我国钢铁工业洞悉全球变化、提升行业竞争力提供参考。
印度钢铁工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粗钢产量快速增长,已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产钢国。从资源方面看,印度铁矿石资源丰富,但炼焦煤资源短缺,严重依赖进口。印度钢铁工业产业集中度高,2019年印度前三大钢铁企业——塔塔钢铁公司、印度钢铁管理局和京德勒西南钢铁公司粗钢产量合计占到印度粗钢总产量的45.1%。印度在2017年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钢铁产能扩张计划,即《国家钢铁政策(2017)》,但这需要印度经济增速提高到相当高的水平以拉动钢材需求。印度的高融资成本、高物流成本、高税费以及新的环保政策都是印度钢铁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此外,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采取的封锁措施导致印度下游行业停摆,使得印度钢铁市场需求严重萎缩。疫情对印度钢铁工业的影响将会拖累其2030/31财年3亿吨粗钢年产能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印度经济以较高增速运行,2013/14-2018/19财年印度实际GDP(不变价)保持在6.1%-8.0%的高水平,如图1所示。究其原因,印度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煤炭资源(主要是动力煤),这为印度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和优势。印度总理莫迪自2014年主政以来大刀阔斧地推行社会和经济改革,并实施印度制造业回归政策,使印度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印度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以此拉动GDP增速。国外资金在印度进行大量投资,促进了印度经济的高增长。
不过,2019/20财年印度GDP增速初步估计为4.2%,创近年来新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印度从3月份开始实施不同程度的封锁措施直到6月底,政府允许各部门延后上报经济数据,因而2019/20财年的GDP增速会再次修正。
近年来,印度钢铁产量处于持续快速增长状态。2017年,印度粗钢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此后继续逐年增长。2018年,印度以1.093亿吨的产量取代日本(1.043亿吨)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产钢国。2019年印度粗钢产量达到1.112亿吨,同比增长1.8%。2009-2019年,印度粗钢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76%,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20%,也高于中国5.61%的增长率。2009-2019年印度粗钢年产量及增长率如图2所示。
由于粗钢产量快速提高以及产品品种不断丰富,2013年开始,印度从钢铁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仅2015年印度重回钢铁净进口国行列,这主要是由于国际钢材市场疲软以及印度钢厂受限于国内的高运费出口下滑,而同时国际市场钢价走低刺激印度钢材进口量增长。2019年印度钢材净出口量为450万吨(半成品和成品钢材总和),同比翻番有余。
印度成品钢材的进口中扁平材占绝对比例,达到80%左右,具体如图3所示。因而,近年来印度持续对扁平材进口采取保障措施,仅2020年就实施多项措施。
印度钢材消费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图4),已跻身为全球第三大钢材消费国,仅次于中国和美国。2009-2019年印度成品钢材表观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8%,高于全球平均水平4.4%以及中国的成品钢材消费年均复合增长率5.1%。2019年印度成品钢材表观消费量达到1.015亿吨,同比增长5.0%,首次突破1亿吨。
究其原因,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印度加快了住宅建设步伐,同时印度政府也积极对基础设施进行改扩建,从而扩大了钢材消费。其次,印度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2013-2019年印度汽车产销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7.0%和6.7%。此外,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印度家用电器正在迅速普及。汽车和家电用钢需求也极大地拉动了印度的钢材消费。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直接还原铁生产国,2016-2019年其直接还原铁产量呈逐年增长态势。根据世界钢铁协会数据,2019年印度直接还原铁的产量达到3690万吨,同比增长7.9%,产量增幅低于2017和2018年的19.9%和15.9%。根据印度联合工厂委员会的数据,印度2019/20财年的直接还原铁产量为3714万吨,其中煤基直接还原铁产量占总产量的86%。
塔塔钢铁公司、印度钢铁管理局、京德勒西南钢铁公司是印度主要的钢铁企业。
2019年塔塔钢铁公司的粗钢产量为3056万吨,同比增长4.7%,排名印度第一位、全球第九位。塔塔钢铁公司是仅次于安赛乐米塔尔的全球第二大地域多元化的钢铁企业,其业务主要分布在印度、欧洲和东南亚。其中,塔塔钢铁印度公司成立于1907年,是亚洲第一家综合性私营钢铁企业,目前粗钢年产能接近1300万吨,主要生产和销售长材、扁平材、管材和轴承钢;塔塔钢铁欧洲公司粗钢年产能超过1210万吨;塔塔钢铁公司在东南亚的业务始于2004年收购新加坡的NatSteel。
京德勒西南钢铁公司隶属于京德勒集团,是印度生产规模最大且发展速度最快的私营钢铁企业之一,主要从事矿山开采、钢铁生产及钢材加工配送服务。京德勒西南钢铁公司目前粗钢总产能为1800万吨/年,其维杰亚瓦达钢厂位于卡纳塔克邦,是印度最大的独立单体钢厂,粗钢年产能为1200万吨。2019年,京德勒西南钢铁公司粗钢总产量为1606万吨,排名印度第三位、全球第19位,其目标是到2030年使粗钢年产量提高至4000万吨。
印度钢铁管理局是印度国营企业,印度政府拥有该公司约75%的股权。2019年印度钢铁管理局的粗钢产量为1615万吨,排名印度第二位、全球第18位。印度钢铁管理局拥有五家综合钢厂和三家特钢厂,分布在印度东部和中部地区,靠近炼钢原料产地。
2.1.1 铁矿石自给自足
印度是世界上拥有最丰富的铁矿储量的几个国家之一。印度铁矿多为高品位优质铁矿,主要为赤铁矿(约占2/3)和磁铁矿。赤铁矿品位均在58%以上;磁铁矿品位较低,一般为30%-40%。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以原矿计,印度铁矿石储量为55亿吨,位居世界第六位。若以含铁量计,印度铁矿石储量为34亿吨,居第世界第五位。
印度的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奥里萨邦、恰蒂斯加尔邦、恰尔肯德邦、卡纳塔克邦和果阿邦。印度铁矿石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但为保护本国铁矿石资源,印度政府采取高额关税措施阻止铁矿石出口,对铁含量在58%以上的铁矿石产品征收30%的出口税。与全球标准相比,印度采矿业的税负很高,这增加了原材料的生产成本,在某些情况下还刺激了进口。另外,印度从2012年实施了针对非法采矿的采矿禁令。这些因素导致印度在2012-2015年期间成为铁矿石净进口国,此后铁矿石生产逐步恢复。
2015年,印度通过了采矿立法的修正案,规定该国所有现有的非自有采矿租约的到期日为2020年3月31日,自有矿山的到期日为2030年3月31日。
到2020年3月31日,印度有232个非自有铁矿石采矿租约到期,包括24个正在开采的矿山和208个非开采状态的矿山。在新租约获得批准之前,这些矿山必须由邦政府拍卖。拍卖准备非常耗时,而且中标者必须在实际开采之前获得监管部门的大量许可。这一冗长的过程将对印度铁矿石生产带来较大影响。预计2020年租约到期将影响主要位于印度奥里萨邦的约8000万吨的铁矿石产能。
铁矿山拍卖的归属倾向于国营钢铁企业,目的之一是保障国内原料需求。
2.1.2 雄心勃勃的产能扩张计划的支撑
根据印度政府制定的《国家钢铁政策(2017)》,印度计划到2030财年(截至2031年3月31日)使粗钢年产能提高至3亿吨。其中,高炉-转炉工艺粗钢产能占60%-65%,电炉工艺粗钢产能占比为35%-40%。产能的提高每五年为一个阶段:第一阶段(2016年4月-2021年3月)增加粗钢产能2500万吨;第二阶段(2021年4月-2026年3月)再增加粗钢产能8900万吨;第三阶段(2026年4月-2031年3月)增加粗钢产能6400万吨。
根据粗钢产能扩张计划,预计到2030/31财年,印度生铁需求将增加到1700万吨,海绵铁需求将增加到8000万吨。到2030/31财年,印度海绵铁产能可能会增加到1.14亿吨,其中约30%以天然气为基础。
此外,到2030/31财年,印度人均钢材消费量的目标是160千克,相当于在目前的水平之上翻一番有余。在钢材供应方面,要实现高端汽车用钢、电工钢、特殊钢及合金的自给自足。
2.1.3 产业集中度高
塔塔钢铁公司、印度钢铁管理局、京德勒西南钢铁公司是印度粗钢产量位居前三位的钢铁企业。2019年,塔塔钢铁公司(仅计算印度国内产量)、印度钢铁管理局和京德勒西南钢铁的粗钢产量分别为1795万吨、1615万吨和1606万吨,三家企业合计粗钢产量为5016万吨。根据世界钢铁协会统计数据,2019年印度粗钢产量为11125万吨,印度前三家钢铁公司粗钢产量合计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达到45.1%。而中国前三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仅为18.0%。
印度粗钢产量排名第四和第五的钢铁企业分别是京德勒钢和能源公司和威扎格钢铁公司,产量分别为817万吨和498万吨。印度前五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合计为633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56.9%。相比之下,中国前五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25.0%。
2.2.1 炼焦煤供应不足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的数据,印度以高炉-转炉方式生产的粗钢占其粗钢总产量的比例约为45%-46%,比重较大,该炼钢方式以炼焦煤作为原料。然而,印度国内供应的高质量低灰分炼焦煤有限,印度别无选择,只能大量进口炼焦煤。尽管塔塔钢铁公司和印度钢铁管理局在印度都有煤矿,但这两家企业也必须进口焦煤,以与当地可供高炉使用的炼焦煤混合。随着通过高炉-转炉路线生产的钢铁产量不断增长,印度炼焦煤进口量每年都在增加,从2017/18财年的4700万吨增加到2018/19财年的5184万吨。
根据印度政府制定的《国家钢铁政策(2017)》,到2030/31财年,印度的粗钢产能要达到3亿吨,转炉钢占比在60%-65%,炼焦煤进口依赖度要降低到65%。按照这一产能及占比情况预测,到2030/31财年,印度炼焦煤需求为1.61亿吨, 如果届时印度炼焦煤自给率能达到35%,其进口炼焦煤需求为1.0465亿吨。这么高的进口量,从炼钢原料保障层面看风险过高。
而且,印度过度依赖澳大利亚炼焦煤,直到三年前印度仍有88%的进口炼焦煤来自澳大利亚。随着印度钢铁企业近期开始从加拿大和美国购买炼焦煤,2018/19财年印度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炼焦煤数量占印度进口总量的比重降至71%。但这一数据表明印度仍需要加大努力,使其炼焦煤进口来源多元化。
2.1.2 电力及废钢供应不足制约粗钢产能扩张
印度鼓励发展电弧炉和感应炉炼钢,预计2030年的钢产量中有35%-40%来自电弧炉和感应炉。废钢是电弧炉和感应炉炼钢的重要原料,但受电力及废钢供应的制约,这种炼钢方式将抑制印度钢铁产能的扩张。为此,印度钢铁部于2019年11月公布了废钢方面的新政策,要求各部门增加废钢的有效利用量,并将通过在印度各地建设废钢回收中心,建立废钢环保管理系统,鼓励废钢的加工和回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进口废钢的依赖,达到自给自足。
此外,印度的官僚主义导致审批程序拖沓,对钢铁项目的实施产生很大阻碍。据研究机构测算,要实现2030/31财年粗钢年产能达到3亿吨的宏伟目标,从2016年到2030年,印度钢材消费量年均增速至少需要达到8%,这意味着在此期间印度GDP年均增速要达到10%。而事实上,从上文可以看出,近八年来印度GDP增速从未突破8.0%。因此,预计印度如期达成产能扩张目标面临挑战。
2.3.1 人均钢材表观消费量增长潜力大
尽管印度已经是全球第二大产钢国,而且根据世界钢铁协会公布的数据,近年来印度钢材消费量仅次于中国和美国,位居世界第三位。然而,该国人均钢材消费量却仅有两位数,尽管近年来逐年提高,但截至2019年仅为74千克,不足中国633千克的1/8,与俄罗斯(298千克)、巴西(98千克)、南非(76千克)等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处于偏低水平。2009-2019年印度和中国人均钢材表观消费量对比如图5所示。印度的人口跟中国相当,但其人均钢材消费量与中国有很大差距,这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增长空间。
2.3.2 经济增速较高的同时城镇化率有提高空间
近年来,印度GDP增幅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14-2018年,每年的GDP增速均高于中国。可以看出,印度的经济增长势头颇为强劲。
另外,从城镇化水平看,目前印度城镇化率不到35%,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大约在50%左右,中国已经达到60.6%。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13亿,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在21世纪30年代之前,印度人口就会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从这一角度来,印度的城镇化空间还非常大。结合GDP增速和城镇化潜力,预计印度的钢铁消费需求潜力巨大。
此外,印度政府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2010-2019年,印度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了约1.1万亿美元。2019年12月底,印度宣布计划未来五年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1.4万亿美元,以实现到2024年GDP达到5万亿美元的目标。这些基础设施包括机场、铁路、石油天然气管道、电力基础设施和农村建设等。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在未来几年将拉动钢材需求。
2.4.1 融资成本高
与中国、日本和韩国相比,印度的融资成本极高,这使印度钢材最终成本增加30-35美元/吨。然而,钢材需求是呈周期性变化的,当处于需求低迷期时,钢铁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就会受到影响,更严重的情况下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因此,实现印度的钢铁产能扩张计划,融资成本压力成为首当其冲的挑战。
2.4.2 物流成本高
对于印度绝大多数钢铁企业而言,物流需求面临挑战且具有高成本。钢铁企业生产所需的包括铁矿石和煤炭等原料,以及生产的钢材均属于大宗商品,物流成本高昂。而且,多数印度钢厂位于内陆地区,不像中国、日本和韩国的钢厂多位于沿海地区,因而印度钢厂的物流首选是铁路,印度钢铁工业物流需求的80%以上都由铁路运输满足,海运只能作为极少数钢厂的补充物流途径,而公路运输大宗商品缺乏经济性。
然而,印度的铁路运力又受到本国基础设施不足的制约,而且对铁路运输的依赖导致运费高企。据估计,运费导致印度成品钢材成本增加20-25美元/吨。
2.4.3 税率和费用高
尽管2019年9月印度政府将企业税从30%降至25%,但印度钢铁工业还需要支付铁矿石资源特许权使用费、清洁能源税以及电费、燃油税、进口关税等高税赋和费用。据估计,印度在这些税赋和费用方面的支出使该国钢材产品成本相比全球竞争者至少高出15-23美元/吨,这削弱了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4.4 环境约束
目前印度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然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为了减少钢铁行业碳足迹,印度将不得不在钢铁生产各工序的高能效技术研发和升级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印度政府已经发布环境治理政策草案,对碳排放做了严格规定,而且未来有可能会进一步加严。但这也意味着印度很多低能效或小型钢铁企业因不能满足排放限值而无法继续生产,而这反过来又会对印度政府的产能扩张计划造成影响。
2.4.5 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
与许多其他国家一样,新冠肺炎疫情对印度钢铁工业同样造成冲击。疫情迫使印度政府自 3 月 25日开始全面停止经济活动,此后封锁期一直在延长。与发电业和铝业相同,钢铁工业作为连续加工行业,在这一时期被批准能够在满足规定的工人健康保障措施下运营。但是,在建筑、汽车和铁路等主要下游行业的钢材需求迅速缺失的情况下,允许钢铁企业继续运营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钢铁企业的运营压力。这一压力的直接反映就是,印度钢铁巨头将产量削减一半,甚至更多。
印度钢铁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以至于钢材在国内销售困难。这导致钢铁企业库存增加,加重了钢铁企业的财务困境,在此情况下,他们只能选择全力出口。然而,贸易保护主义的进一步升级将会抑制印度钢材的出口。
印度评级机构 Crisil预计,2020 年印度钢材需求将同比下降 14%-17%。疫情对印度钢铁工业的影响将会拖累其2030年年产能达到3亿吨的目标的实现。印度钢铁工业SWOT分析见表1。